臉書上的中美貿易大戰

最近的國際政治上,中美兩國發起貿易大戰打個火熱,臉書上針對這議題的討論也是同樣火熱。其實說在臉書上火熱也算有點誇大,本次事件僅是出自於元毓(藍方代表)與Emmy Hu(綠方代表)兩人在臉書上的隔空交火。

羅胖曾引述過的一段話說得好:「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,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,而且還能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。」畢竟我沒有一流的智力,但還是想在對立的觀點中,設法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,因此,便興致盎然地細看雙方的論述。

臉書上的砲火

關於兩邊的論述,Emmy關注在國際政治的籌碼談判,先說1)川普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500億科技商品,課稅25%;2)然後北京跟注,對美國出口到中國的500億農產品水產品汽車,課稅25%;3)川普隨後加注,將進一步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2000億新商品清單,課稅10%;4)輪到中國,但中國暫時跟不出注,因為中國每年從美國的進口總額約1300億,先前已經用掉500億額度,哪裡多生出1200億來湊到2000億跟注呀,美國都還沒梭哈呢!

Screenshot-2018-6-21 Emmy Hu

令一方面,元毓則專注在經濟學的基本面,說明在貿易壁壘政策下,美國進口原物料成本的提高,讓美國本地製造商失去價格優勢,反而回頭突顯出中國商品的成本優勢;這例子,簡要地說明出,任何貿易壁壘帶來的傷害都是相對地,傷害不會只作用在某一方,也說明經濟上的競爭與調節是多維度的。

Screenshot-2018-6-21 (1) 元毓 - 首頁

稍微總結一下兩方的結論:

  1. Emmy認為在中美貿易的結構下,中國不可能對抗自己的最大買家美國,所以美國在貿易戰中已占了上風
  2. 元毓則認為,美國必須要承受貿易壁壘政策,為美國本土製造業帶來的經濟損傷,所以美國在貿易戰中並沒有得到太多好處

其實兩邊各自所論述的內容,都具有充足的立論基礎,而且各自得出相反的結論。如果是這樣,不就代表有一方錯了嗎?而如果雙方都對,那為何美國要不惜提高關稅一時爽,讓自家產業火葬場?又,中國貿易出超多年,攢了一手美債,成為美國的大債主,卻不能在這時候拿出來耀武揚威一番,要求美國立馬欠債還錢?那美中雙方角力點究竟落在何處呢?

對於美中雙方的角力點,張五常是這麼說的:「上述提到的國際上的爭議(指美中貿易戰)有點搞笑。說不得笑的是那張國際收支平衡表……這平衡表說,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不可能不平衡。」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不可能不平衡?那中國的出超都花到哪去了呢?

這邊來說個上游U原廠與C代工廠的故事。

代工廠小故事

一直以來U原廠將不少訂單發包給下游的C代工廠,C代工廠從而賺了不少現金,也累積不少U原廠的欠款借據,U原廠欠錢歸欠錢,借款時間到期,該給的利息跟現金一點也都不會少;合作期間U原廠也協助C代工廠做不少技術提升,好符合U原廠的品管需求,但U原廠的技術提升並不是免費服務,此時C代工廠就有點森七七:「代工賺進來的錢,老是被U原廠用技術提升的理由賺回去,這要代工到哪年哪月才能股票上市壓?」

原來,C代工廠心中一直羨慕U原廠有股票上市,心中也有個敲槌上市夢,想要魚躍龍門,好利用股票的威力募集大量資金,所以,C代工廠開始偷取U原廠的技術,並把節省下來的錢,拿去培養C代工廠自己的下游代工廠,也順便強化C代工廠自己的資安系統,避免偷取技術的風聲走漏。

然而,時間一久,U原廠也發現C代工廠玩的兩面手法,開始生氣的一天到晚稽核C代工廠,刁難C代工廠的產品,甚至打算把C代工廠踢出供應鏈;而東窗事發的C代工廠,一度想撕破臉,一了百了的賣光手中的U原廠欠款借據,來個一刀兩斷,但礙於賣光欠款借據後的滿手現金,暫時無新標的可以投資,且生產出來的商品也暫時無買家,會讓C代工廠的股票上市夢延後,甚至夢碎,只好吞忍。

真正的角力競技場在…?

所以說,中國的出超所得,部分購入美債、部分用來引進人才技術、部分拿去一帶一路,而中國特有的社會主義經濟政策,雖然可以為中國節省引進人才技術的經費,但另有大筆的經費投入網路長城、言論監控與社會安全網的建構,國家收支平衡。

而美國口中的貿易不公平,根本就不在所謂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逆差上,而是中國對美國人才技術的竊取與隔離,進而將節省下來的資金,拿來當作把人民幣推上國際(C代工廠的股票上市)的資本。

因此,美中雙方關注的角力點,美國在於人才技術的耗損,否則幹嘛冒險把自家產業推上火葬場;中國則在於把人民幣推上國際,不然早早就出來倒美債,或是加碼梭哈提高關稅了。

張五常:「大家關心的問題,是中國的人民幣早晚要大事推出國際。這項生意中國要做,而特朗普不高興理所當然。一個國家能把自己的貨幣推出國際是一本萬利的生意。」

結論

總的來說,美國的確在目前貿易談判的進度上,占了上風,因為美國在談判擁有比中國要多的籌碼與彈性,畢竟美國是中國的大買家;而如於後續,美中間沒有進一步的談判進展,達到撬開「真」中國市場大門的成果,那美國肯定要吃下踢開中國的苦果,另行建構生產供應鏈,現行的經濟格局將邁入一段陣痛期。

關於這樣的後果,可以看看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李若谷的說法:「当然,即使出现这种状况,我觉得也不必过分担忧和可怕。美国不是曾经封锁了中国22年吗? 1927年红军上了井冈山,毛主席写了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,回应红旗还可以打多久的质疑。后来被迫长征,后来也走到了延安,并且建立了根据地。」

最壞的情況,就是咱們大不了回延安!

補充資料

因為元毓與Emmy的大戰,讓我發現有多個地方能看經濟評論,好棒棒的楊文宏

Screenshot-2018-6-21 楊文宏

Screenshot-2018-6-21 楊文宏(1)

發表留言